"Rural construction" is the nails on the coffin for traditional village
Date:2017-01-20 Hits:1255 Source:LT Architects
这几年“乡建”成了最热的词,但所谓“人怕出名猪怕壮”,热了就不免会杂,杂了就会砸了。
有一些乡村开发项目,所谓“乡村旅游新模式”、“创意乡村”,总是标榜要让乡村变得更好,如何改善乡村人们生活,提升收入,在乡村大搞建设,或把村民从原来的房屋里整体搬迁,住进“现代”的整齐划一的钢筋水泥房里,或搞什么“乡村酒店”、“乡村综合体”,把村庄里的房屋转换功能称为酒店、办公室、展厅等等。这些所谓的乡建项目,在我看来都是借乡建的旗号,行项目开发之实,只是把项目用地从城市转移到乡村。
无疑在乡村搞这些项目,有其独特的优势:首先乡村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资源,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渊源可以作为项目开发的噱头。其次,城市或城市周边的项目拿地或立项门槛较高,乡村普遍缺钱,地也便宜,村民经济及文化意识落后于城市,以往只要搞定几个管事的,其他人很容易就范,项目门槛相对低。第三,借着乡建的东风,网络的传播,无论是设计服务商或投资者,都视乡村这一块为肥猪肉,个个跃跃欲试。
这些项目说白了,就是乡村的这些优势或资源,被资本或者说是一些人的私欲给盯上了,都要来开发掠夺这个大金矿。可他们从来就只考虑他们自己项目的利益:要如何利用乡村的资源,要如何提升项目的营运能力等,而极少,甚至没有考虑乡村本身的利益,乡村、村民所面对的问题。
有人会说,我们考虑啦,我们制定了“文化保护区”、“旧建筑保护”或自然资源保护等;还有建筑设计都是“当地特色”的,是文化的延续等等等等。我想说,是的,你们是考虑了,但考虑的仍然是从项目利益出发的,那些“保护”只是项目开发的副产品或手段。也有人说,我们来这开发,有工作岗位聘请村民,可以参与旅游区、酒店等的服务工作,土地或房屋出租等可以产生收入。但是,这恰恰就是毁掉传统村落自身的经济和生活模式的根本原因,是在让乡村慢慢地变成不是乡村,让乡村的思维模式转变成单一的物质价值取向。村民都改行了,农村不务农,都从事旅游业服务业去了,乡村只剩下个躯壳,不仅是房屋的功能已转为他用,乡村的生活模式及价值观念也发生改变,乡村已不是乡村,因为使之成为乡村的土壤已经被摧毁。
我非常同意李华东老师的观点,(大伙可以找《我未必要过您那样的“好日子”》,《传统村落需要的是另一种旅游》等文章看看)这些所谓乡建开发,其实是“涸泽而渔”,只要有点价值的东西都挖出来大加吹捧,甚至无中生有,编造故事。这其实是在加速乡村的灭亡,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,实际上是在“传统村落的葬礼上敛财”。学界一直以来都有在呼吁保护传统村落,然而很多落入了这个误区,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乡村需要保护?“保护”其实挺可悲的,要“保护”意味着她实际上已经快不行了。乡村真正的需要是什么?如何改变现状?是在她快不行的时候还在吆喝大伙来观摩吗?还是想要我来看看你是如何把那根钉子钉上去的?
我说,让农村还是农村,保护农村之所以成为农村的土壤,才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道。恢复健康的农村社会、生态环境,邻里关系,农业经济等。让农村不用担心没土地可用,没作物可耕;不用担心农产品没销路、不用担心被某些人攫取大部分利润;不用担心没钱修葺房子、不用担心子女教育、卫生医疗;也不用担心老无所依。这样,农村自然就会成为农村,依然能孕育出属于她们自己的灿烂独特的文化。
不要按我们自己的标准“改善”别人,也不要把所谓的传统捧上神坛。还乡村以乡村,“你若不来,我亦安好”。如若不能“治好”她,那就继承她的遗产,让她有尊严地死去。